姑姑节
【六月初六姑姑节的由来】
“六月六,请姑姑”。过去,每逢农历六月初六,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,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。
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,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。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,封相后勤理朝政,十分精明能干,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。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,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。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。时间一长,人们对他不满了。但狐偃权高势重,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。
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。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,就直言相劝。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,当众责骂亲家。赵衰年老体弱,不久因气而死。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,决心为父报仇。
第二年,晋国夏粮遭灾,狐偃出京放粮,临走时说,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。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,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,杀狐偃,报父仇。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。问她:“像我岳父那样的人,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?”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,顺口答道:“连我都恨他,还用说别人?”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。他妻子听了,脸一红一白,说:“我是你家的人,顾不得娘家了,你看着办吧!”
从此以后,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,她恨父亲狂妄自大,对亲家绝情。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,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。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。母亲大惊,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。
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,知道机密败露,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。
六月初六一早,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,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,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。那年拜寿筵上,狐偃说:“老夫今年放粮,亲见百姓疾苦,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。今天贤婿设计害我,虽然过于狠毒,但事没办成,他是为民除害,为父报仇,老夫决不怪罪。女儿救父危机,尽了大孝,理当受我一拜。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,不计仇恨,两相和好!”从此以后,狐偃真心改过,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。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,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、女婿团聚一番。这件事情张扬出去,老百姓各个仿效,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,应个消仇解怨、免灾去难的吉利。年长日久,相沿成习,流传至今,人们称为“姑姑节”。
在陕北有“六月六,六月六,新麦子馍馍熬羊肉”的习俗。六月上旬正是麦收羊肥之时,紧张的收获季节刚刚结束,为了欢庆丰收,接女儿回娘家,阖家团聚,享受天伦之乐,成了庄稼人的一件快事。
另外还有“六月初六,家家晒衣服”、“六月六,狗洗浴”等说法。农历六月气温最高,人畜都易得病,因此民间又乘此节日提倡人畜清洁卫生。
【各少数民族的六月六】在少数民族地区,如布依族、壮族、苗族、瑶族和畲族的农历六月六,同样举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各种活动。
[苗族“赶歌节”]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、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。届时,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,汇集在歌场,尽情唱歌跳舞。
赶歌节历史悠久,传说种种。一种说法是,当地的苗族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生活十分困苦,有一年六月初六与前来征粮的官兵进行了坚决斗争,打退了官兵,保住了山寨。然而后来在大批官兵的围攻下,苗族人遭到了残酷杀害。以后,每逢这天,他们就聚集在一起,举行歌会,缅怀英烈。
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忠烈的爱情而兴起的。赛歌是赶歌节的主要内容,而对歌是苗家人表达爱情、选择情侣的主要方式。节日当天,小伙子们吹奏芦笙、唢呐、笛子等乐器奔向歌场。姑娘们穿着绣满名花、彩蝶,镶着宽大花边的衣服,佩带闪光耀眼的银饰,相伴来到歌场。以村寨为单位的集体对歌,各自找对手比赛,形式多样,经过反复较量,最后产生“歌王”。歌王受到大家的爱戴。
[瑶族“半年”]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,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。
传说很久以前,居住在山里的瑶族成天忙于打猎种地,把祭祀神灵的事忘了,长年不烧一炷香火。八方神仙享不到祭牲,嗅不到香火,很不甘心,一齐到天上向玉帝告了瑶家一状。玉帝听说十分生气,派了疟神和痧神下人间作崇,但只限一年,不能让瑶家绝后。两个瘟神来到瑶山,疟疾、泥鳅痧、绞肠痧等瘟疫顿时在这里横行起来。瑶家吃尽了苦头。五月的一天,两个瘟神在石榴树下闲聊,被盘家老大听到了,得知两个瘟神、要过了年才走。众人十分着急,但很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。就在六月初六土地公公过生日这天,瑶家像过年一样大操大办,杀鸡杀鸭,宰猪宰羊,贴对子,放响炮,唱瑶歌,走亲戚。两个瘟神很奇怪,又在石榴树下商量,却被盘家老二听到了,方知瘟神不见吃萝卜,不见下大雪,心中有疑。于是他们家家都煮了一大锅葫芦,故意到处喊娃子吃“萝卜”,又把石灰撒到田间、房头。这才瞒哄过两个瘟神,提前返回了天宫。人们才得以安康,而且半年的谷子成熟得格外饱满。于是六月六过半年的习俗传了下来。
每年的过节这天,瑶家都要撒石灰、放响炮、贴对子,以企盼人畜无灾,五谷丰登。
[藏族“响浪节”] 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,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。“响浪”是藏语,意思是“在一个地方转,求神保佑”。
节日时,藏族男女老少来到草原上和高山密林中,扎帐篷、宰牛羊、备香茶、设美酒,祝贺节日愉快。骑手们骑着骏马、牦牛参加赛马、赛牦牛、射箭和“大象拔河”等活动。青年男女在钹、锣、唢呐乐曲声中唱着热情奔放的祝酒歌,跳起欢乐的锅庄舞,演出藏戏。
[满族“虫王节”]虫王节是满族传统节日,农历六月初六举行。
节日当天,每家派出一个人到虫王庙拜祭,人们杀猪宰羊,敬献虫王爷,祈求虫王爷不生虫灾,让庄稼有个好收成;留在家的人,翻箱倒柜,晾晒衣物,以防虫蛀。
[布依族“六月六”]“六月六”又称“敬盘古”、“过小年”,是布依族的盛大传统节日,布依人在农历六月初六、十六、二十六的任何一天,都可以过“六月六”。有的地方六月十六或二十六过节,叫“六月场”或“六月桥”。
布依族人民于每年农历六月六(盘古逝世日)这天,宰猪杀牛,包粽子供奉祖先。每逢六月六,布依族人民喜欢吃糯米饭和糯米粑,喝糯米酒,家家户户还要杀狗庆贺。
节日期间,妇女们背着装满粽子的篮子,串寨走乡,探亲访友,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装,手提箫筒或二胡,口吹木叶,成群结队来到广场,举行对歌、掷花包、赶表(恋爱方式)等活动。
有关节日的来源传说不一。一种传说是,在人类早期,布依族的始祖盘古善种水稻,并把种植水稻的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,后盘古与海龙王的女儿结为夫妇,并生一子名新横。盘古在若干年后的六月初六去世。人们为了纪念他传授种植水稻技术,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供奉活动。另一种传说是,清朝同治九年(1870年)六月初,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的大地主刘四,对安龙布依族人民进行屠杀和掠夺,布依族人民经过英勇斗争,终于在六月初六这一天获得了胜利。为了纪念这次斗争,布依族人民将这一天定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。
[瑶族“晒衣节”]
晒衣节是广西桂平盘瑶地区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,农历六月初六举行。
节日当天,热闹非凡,清晨各家宰鸡杀鸭开庆祝会,宴饮后,全家动员,有秩序地把棉被、衣服、鞋子、箱笼、柜子等物拿到屋外晒坪上暴晒,晒上一两个小时翻转再晒,然后把衣物搬回厅堂凉一下,再放回原处。夕阳将落时,全寨人还要对着太阳招手,表示对它的感激。
[土族“花儿会”]花儿会是甘肃、宁夏、青海等地的土族、回族、东乡族、撒拉族、保安族的传统节日,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,为期5天。
“花儿”是一种民歌,又称“少年”。“花儿”的唱词大多是即兴编成,有对唱和独唱两种形式,内容丰富多彩。关于“花儿”,有一个美丽的传说。据说很久以前,有五个美丽的土族姐妹,各个都有一副银铃般清脆的歌喉。每当她们唱起“花儿”的时候,万物都听得着了迷。许多英俊的小伙子慕名前来与她们对唱,可是整整过了三天三夜,小伙子们相继败下阵来。到了第四天早上,有五朵彩云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过来,带走了五姐妹。后来人们说,五姐妹被封为“花儿仙子”,天天为玉帝唱“花儿”呢。为了纪念她们,人们便举行了一年一度的“花儿会”。
“花儿会”期间,当地的土、回、东乡、撒拉、保安各族人民,身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前来赶会,而且还带着帐篷、大饼。群众络绎不绝。会上,大家互相赛歌,以沟通心灵。很多艺术家慕名而至,采集生活素材,撰写文章,进一步扩大了“花儿会”的影响,使其成为一个中外驰名的歌唱盛会。